關心早產兒的發展,定時追蹤六大指標

 




台灣平均每年有近20萬個新生兒誕生,早產兒出生比例約佔8%-10%,因此每年有近2萬個早產兒出生。隨著高齡產婦增加、環境荷爾蒙的影響,早產兒比例將越來越高。

大部分的早產寶寶在爸媽的細心照護下都能好好成長,但由於早產寶寶出生的週數及體重的不同,可能會出現一些併發症,而這些併發症也將會影響著寶寶是否能適切的成長,所以早產寶寶的早期發展非常需要爸媽一起來關注。

寶寶在媽媽孕期37週前就出生,即稱「早產」,37週後出生,便稱作「足月」。早產兒的身高、體重、頭圍,以及神經學發展,與出生週數的成熟度有關,2歲前必須用矯齡來評估,而矯齡2歲後便以一般的生理年齡看待即可。

👉矯齡的計算方法:

以預產期(懷孕40週)當天為第0天大,因此若為孕期34週出生的寶寶,在出生20週後的矯齡為14週大。(40-34=6,20-6=14)

👉併發症:

2328週出生的極低體重早產兒,易併發「呼吸窘迫症」、「腦部白質軟化症」、「開放性動脈導管」、「壞死性腸炎」、「胃食道逆流」..等病症都需留意,而寶寶體重低於1,500公克,罹患腦麻的風險更提高20倍。



早產寶寶出生後體重低,易有併發症,爸媽總是需多一份牽掛,直到孩子跟上同儕的生長曲線及發展里程碑,此時才能鬆一口氣。


👉根據早產兒追蹤研究指出:

孕期週數、體重及併發症將與寶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

郭虹吟職能治療師製表

近十年來早產兒基金會推動「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出院後的追蹤檢查工作」。配合醫師、兒童發展心理師等專業人員,於矯齡 61224 個月時返診進行評估,及早發現問題。

兒科醫師認為早產兒25歲學齡前,在神經學和認知發展都要加以注意,觀察是否有學習上的障礙,尤其是1500克以下的早產兒,在5歲前都不能掉以輕心。



🙋該如何提高警覺呢?

請善用手邊的兒童健康手冊及台北市學前發展檢核表,治療師將協助爸媽早期偵測寶寶的發展狀況。


👉早期偵測發展:

早產兒的動作發展若有以下狀況需提高警覺,以下舉例皆為矯齡後計算,譬如

5個月時,趴著時頭還無法直挺90

6個月時,還不會翻身從趴到躺

8個月時,還不能獨立坐穩

10個月時,還不會離地爬

11個月時,還不會扶站

1歲3個月時,還不會放手走幾步

另外,也需要留意精細動作、語言、認知的發展有無跟上


此時在家需要每天花點時間來刺激寶寶,也能請教專業的治療師,平時可以做什麼動作及活動來促進寶寶發展。

一直到寶寶矯齡2歲後,若有持續跟不上同儕發展的情況,建議到醫療院所接受全方面聯合評估


👉矯齡1歲前需關切的六大發展項目

1.  口腔動作

👄吸、吞、咀嚼等能力

2.  視覺動作

👀對於遠、近的注視及眼球追視的能力

3.  四肢協調

🙌矯齡4個月後是否有四肢動作不順暢或兩側動作不協調的狀況

4.  感覺調節

 👂對於聽覺、視覺、觸覺、本體、前庭刺激的接受性及反應性如何

5.  肌肉張力

👶矯齡4個月前在躺姿下及4個月後在趴姿下的張力表現如何

6.  心肺耐力

💖哭聲是否比較微弱、哭及喝奶時是否容易臉色嘴唇變紫白等


孩子的發展階段是一路往前走到下一個里程碑的,若沒有及時跟上,下一階段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追趕


及時把握3歲前的大腦發展黃金期,給予適當的刺激,那麼孩子便能迎頭趕上同儕的發展。

圖源: Pexels
撰文:郭虹吟職能治療師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點擊連結:
👉想了解孩漾治療師專業背景
👉想了解寶寶發展指導
👉想進一步洽談,請至FB粉絲團電子信箱留下訊息


 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低張寶寶該怎麼辦? 職能治療師教你早期促進方法

一讀就懂! 嬰幼兒的原始反射

孩漾全人發展工作室

孩漾諮詢信箱

名稱

以電子郵件傳送 *

訊息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