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注意力」標籤的文章

孩子有過動傾向嗎? 如何幫助他更穩定

圖片
  2歲多的小愷是家中獨子,個性活潑好動,平時喜歡東奔西跑,找大人一起玩遊戲,托嬰中心老師發現他玩玩具時很容易轉換,每個玩具玩1次就不玩了,看到別人手上的玩具便想要去拿,有時候為了搶玩具會把同學推倒,種種的行為讓家長和老師頭疼…. 家長腦中總是想著小愷才2歲多,而且他本來氣質就屬活潑好動,過些日子應該就會好一些,但隨著孩子3歲多了,小愷在環境中卻越來越失控。 家長不禁懷疑孩子有沒有過動的傾向 「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他穩定一些? 」  「此時需要去醫院給醫師評估了嗎?」 透過這篇文章,以職能治療師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,如果孩子氣質好動或有過動傾向時,如何進一步幫助他穩定自己。 心理發展學家皮亞傑所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中,幼兒在0-2歲屬於感覺動作期,透過感官訊息及動作探索來發展認知及感覺動作能力。 此時的幼兒喜歡跑跳,喜歡律動,注意力短暫,也因為語言才正在建構發展,往往動作回應較語言表達快,且較以自我為中心,所以時常讓周遭的大人們懷疑他們是否有過動傾向。 首先,「氣質好動」、「過動傾向」、「過動症」是不一樣的! 根據國外學者A.Thomas和S.Chess提出嬰幼兒天生氣質九大項度,其中「 反應性大 」、「 活動量高 」、「 注意力分散度高 」的氣質屬於好動類型。若孩子屬於這樣的天生氣質,家長可以 優先建立好生活秩序,在適切的親職教養及幼兒園學習過程中,部分幼兒能學會在環境中控制自己的行為。 👉延伸閱讀文章 孩子的天生氣質如何看? 家長可以一直觀察到孩子4歲左右,若孩子依然有活動量偏高、衝動性偏高、難以專心…等現象,便屬於過動傾向,此時就需要提高警覺了。 然而 「過動傾向」並非就是過動症 。 「過動傾向」不是醫學上的診斷名稱,一般通常意旨孩子出現了一些行為表現符合診斷標準裡的 部分項目 ,但還不到確認診斷的程度。 過動症又名「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 (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」,簡稱ADHD, 主要分為「 注意力不足 」與「 過動/衝動 」的兩大類型。雖然大部分 ADHD 患者同時表現出來不專心及過動 / 衝動二者症狀群(如下列),也有不少患者以其中一種症狀群為主。 在 注意力症狀群 或 過動/衝動症狀群 的項目中大於6項以上,並持續6個月以上 這些症狀必須在12歲前出現,有些在7歲前可觀察到 需橫跨到家庭及學校

孩漾諮詢信箱

名稱

以電子郵件傳送 *

訊息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