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張寶寶該怎麼辦? 職能治療師教你早期促進方法
在臨床實務中,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評估幼兒的動作發展里程碑,在眾多的動作項目測驗裡,其中必定 會評測幼兒的肌肉張力狀態。 什麼是肌肉張力呢 ? 肌肉張力是指肌肉在一般放鬆的狀態下呈現的樣子,正常的肌肉張力會讓肌肉在一個適當的狀態,具有一定的彈性,不會太緊或太鬆,若需要出力時,肌肉可立即穩定收縮,做出最好控制。 骨骼需要肌肉韌帶的支撐才能固定位置,肌肉張力正常,才能讓骨骼及肌肉保持在正常姿勢範圍 肌肉張力低又可區分為先天性低張和後天性低張, 先天性低張大部份為中樞神經受損,而後天性低張則跟環境刺激較有關。 後天性低張的幼兒是常見的族群,特徵是在被牽拉關節角度時容易超過一般範圍、肌肉平時摸起來偏軟、肌耐力較同儕弱、時常覺得累或沒精神。 這些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伴有低足弓、駝背、 脊椎側彎、易 扭傷 .... 等狀況。有時候不小心跟同學碰撞了,相較下也容易有關節脫位或骨折的風險 。 另外,低張幼兒也較易有本體覺鈍感的狀況,像是與人傳接球時,力道不會控制,該出力氣的地方不會出,該穩定的肌群,反而不穩定,所以動作呈現出來像是協調不良的樣子。 跑步時像是身體和腿是分開來運作似的,努力地跑著,身體卻是越來越駝背,或是身體擺動的幅度偏大、用軀幹扭轉的方式來維持動力向前,最後跑沒多久就氣喘吁吁了。 在寶寶出生四個月後,就可以從生活中逐步觀察孩子是否有低張表現 👇 低張寶寶的 7個行為特徵: 在練習趴著抬頭的活動中,觀察寶寶的頭是不是很難維持在中線,上抬沒幾次,頭太重便向下掉,晃動的程度也變大, 5 分鐘的抬頭遊戲時常需要休息好多次 寶寶不太愛動,特別是抗重力的姿勢,像是趴著或坐著或從躺到趴等姿勢的轉換,扶著站時也比較喜歡胸部靠在桌前 寶寶比較喜歡讓人抱著勝於自己爬或站 寶寶嘴巴時常打開或流口水不自知 寶寶在吃東西時較為挑食,需要咀嚼較久的肉或菜不願意吃 寶寶容易有 W 坐姿,或將一隻腳往外翻的坐姿 寶寶站著時膝蓋容易過直卡住;手撐地時手肘角度容易過大 👪 從遊戲中去促進及訓練低張幼兒的動作穩定 肌肉張力雖無法從後天的介入直接改善,但仍可以從遊戲中去調節肌肉張力和訓練肌耐力 1. 6 個月前 : 強調tummy time的刺激,出生後 1 個月就讓寶寶開始練習趴著,可促進抗重力肌群的早期發展 2